昨天去一家以前常常去的早餐店
看到老闆娘阿姨覺得他氣場不太對
平常他都很有精神,有時候還邊工作邊喝台啤
還會跟客人聊天講幹話
不過昨天這些都沒發生
最後吃完結帳 才發現他漲價了
老闆娘說 以前都收你70塊(總匯吐司 起司蛋餅 大冰奶)
現在要跟你收80塊了 因為疫情生意不好,已經快要沒有利潤了
我是跟他說 沒關係辛苦了 然後就準備騎車去工作
在發動引擎的時候 阿姨說 謝謝哥哥的體諒
整間事情大概只發生三分鐘吧
不過我感覺滿複雜的

我可以理解消費者的想法
漲價三小啊 我們很窮 我們薪水都沒漲 我窮學生一個月只有四千 你是在漲三小
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我有一大部分是扮演消費者的角色
而且我對窮人生活也算是經驗充足XD

但同時我也可以理解阿姨他供給者的角色
原物料就是真的在漲價,疫情搞得大家生意都不好,不漲價確實真的沒辦法過生活
房租水電人事成本就是在那邊 收入的數字小於這些成本的時候 就是虧本
然後關門倒閉
目前台灣多數的中小型店家 公司 企業 應該差不多都是這種狀況
畢竟我也算是有在管理我們工作室的人

在這兩個前提下
我也可以想像的到阿姨決定要漲價之後 要被多少原本的消費者閒言閒語
好一點的是降低消費的次數
普通的可能稍微抱怨一下
機掰的就像網路上大家都看過的酸民鍵盤俠講話不用負責任的那種
那也難怪阿姨的氣場看起來很差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像我們一樣 很習慣被罵 被莫名的批評 或是 承受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最近不知道為什麼
有些人會私訊我的ig或粉專 說想要哪部cover影片的譜
我都會說ok啊
不過要先自由樂捐一個你自己覺得抓一首歌還有製作這份譜
這個專業能力或替你省下時間 值得的金額
有些價值觀良好的人 真的會理解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會願意付錢
多數的狀況都是已讀沒有下文
還有最後的少數會靠背憑什麼需要給錢

我自己覺得這兩件事情 真的滿類似的
如果沒有實質的收入 供給者到底怎麼有辦法維持一定的水準提供商品或服務呢?
拿大家最喜歡的獨立樂團來舉例吧
大家會去看專場嗎?會買專輯嗎?會買周邊商品嗎?
講白一點,大家會願意在他們身上花錢嗎?
如果不會的話 就會像賺不到錢的店家一樣 有一天會倒閉 有一天樂團會消失
就像我高中大學時期聽的獨立樂團現在都不見了一樣 滿難過的,但就是事實

身為一個樂器老師跟社團老師
最常聽到學生說的話 其中一句就是
家裡反對玩社團玩音樂因為會餓死沒前途
嗯,不完全否定但也不接受 因為我認識很多人明明就在玩音樂,過得也不差,甚至有些過得很好

我想問的是 會說做這些事情沒前途會餓死的人
是不是剛好就是那些不會在這方面付出任何實質花費的人呢?
如果是的話
那 你們到底在靠背三小啊XD
事情會變成這樣 你們也有責任吧XD 很
久沒打這麼長的東西
然後發現自己還是只會抱怨 一點長進都沒有
抱歉浪費大家看到這邊的時間啦 不過 爽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草 的頭像
    阿草

    阿草的各種閒聊

    阿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